便捷通道: 注册 登录>>> 投稿发布>>> 在线搜索

           今日油价 | 降水分布 | 在线地图 | 卫星云图 | 台风预报 | TAG标签

当前位置:绚舞天气网 > 天气生活 > 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

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

作者:tianshi  发布:2024-04-18 14:19:36   绚舞天气网   网址:http://www.xuanwujiedu.com/shenghuo/138471.html

导读:重阳节是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,新历时间在10月份左右,有时候和国庆节一起,所以我们重阳的时候有很多时间回家陪伴父母,陪伴老人。那么,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是什么呢?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去哪看呢?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
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

重阳节

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

夏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。古书《易经》说九为阳数。两九相重,日月并阳,两阳相重,故称重九或重阳。曹丕《与钟繇九日送菊书》中说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,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。”

关于重阳节的由来

关于重阳节的由来,说法有三:

(1)始于战国说。屈原《远游》诗中说:“集重阳入帝宫兮,造旬始而观清都。”

(2)始于西汉说。《中国古代节日风俗》说:“至迟在西汉时,重阳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。”

(3)始于魏晋说。《岁时佳节趣话》说:“魏晋以后,中国人开始过重阳节。”

重阳正式定为节日,约始于唐代。唐代诏令百官在重阳节可以沐浴。

重阳节还有登高、赏菊、吃重阳糕、射箭、插茱萸、喝菊花酒等习俗。

1.登高。

登高习俗约始于汉代。《西京杂记》:“九月重阳,士女游戏,就此祓楔登高。”吴均《续齐谐记》记载,东汉时汝南(今河南上蔡)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多年。一天,费长房对他说:“九月九日,汝家中有灾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,饮菊花酒,此祸可除。”景如言,齐家登山。夕还,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。长房闻之曰:“此可代也。”此故事虽带神话色彩,但登高辟邪,反映了古人的良好愿望。此后登高之俗日益流行。《晋书》卷98《孟嘉传》还载有“龙山落帽”的典故:陶渊明的外祖父叫孟嘉,深受桓温的器重。有一年重阳节,他们登高龙山(今湖北江陵,一说安徽当涂)饮酒吟诗作句入神,帽子被风吹落也未察觉。桓温叫孙盛暗中取回,乘孟嘉上厕所之际放在他座上,并作文嘲笑。但孟嘉即席作文对答如流,深受同行称赞。从此重阳节登高之俗不仅在文人学士中盛行,而且在上层贵族中也流行起来。据《南齐书·礼志》记载,刘裕在彭城(今江苏徐州)时,每逢九月九日,去项羽戏马台登高。齐武帝萧衍于永明五年(487年)重阳节在孙陵登高,并宴请大臣。至唐代,节日内容也很丰富。《景龙文馆记》记载,景龙三年(709年)唐中宗在慈恩寺大雁塔,群臣献菊花酒祝寿。明清时期登高活动日益推广,皇帝也登万岁山。今重阳登高已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,我国还成立了中国登山协会。

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

登高

2.赏菊、饮菊花酒。

我国是菊花的故乡。重阳节前后,芳菊盛开,正是赏菊的最佳时节。菊花又有长寿花、延龄花之称,如《西京杂记》卷2记载:“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。云令人长寿。”南宋《梦梁录·重九》亦载:“今世人以菊花、茱萸,浮于酒饮之,盖茱萸名辟邪翁,菊花为延寿客。故假此两物服之,以消阳九之厄。”唐代农民起义首领黄巢曾作《菊花》诗,以菊喻志、抒发革命豪情,反映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与信心:
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;
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
关于菊花的性味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部》说:“气味苦平无毒,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。”

3.吃重阳糕。

重阳糕,又名花糕、发糕、菊糕等。“糕”与“高”音同,有“步步高升”和“百事皆高”等吉意。重阳食糕,历史久远,唐宋已经相当普遍。唐代重阳糕上还插小彩旗,上写“令”字。宋代重阳糕是用糖与面粉制成的蒸糕,十分讲究。《梦粱录·九月》记载南宋杭州的情况说:“此日都人店肆,以糖面蒸糕,上以猪羊肉、鸭子为丝簇钉,插小彩旗,名曰‘重阳糕’。禁中(皇宫)合分及贵家相互馈送。”明代宫中有食重阳糕、登万岁山的活动。民间在这一天,以片糕搭儿女额头上,并祝说:“愿儿百事俱高。”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良好祝愿。清代多称花糕,是一种多层酥皮的糕点,当中夹有桃仁、松子、青梅等。

《中国土特产大全》记载:今湖北荆州地区流传重阳节吃九黄饼的习俗,相传九黄饼始于东汉。当地人认为“龙山落帽”中的孟嘉也吃过九黄饼,后成为登高的必备食品。今重阳糕更为考究,有些地方的糕为九层,像个小宝塔,上有两只羊(意阳),表示重九。

结语:以上整理的“中国民间节日重阳节习俗,关于重阳节的由来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声明提示: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内容未经证实,对本文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供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辨别。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,需删除请联系,将尽快处理。

相关查询: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

  • 上一篇: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:广西广东等部分
  • 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天气预报 - 天气预报一周,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
温馨提示: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,仅供参考!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10-2024 xuanwujie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